在廢水處理中,使用絮凝劑作用
時間:2023-07-21 13:53:06
來源:
瀏覽|:409次
在廢水處理中,使用絮凝劑作用
絮凝是投加絮凝劑后與污水充分混合,水中的懸浮物膠體與絮凝劑溶液反應后脫穩,在絮凝池中互相碰撞,凝結,抱團,直至形成可以沉淀的絮凝體;這也是絮凝劑的作用。
絮凝體長大過程是微小顆粒接觸與碰撞的過程,絮凝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因素:
1、混凝劑水解后產生的高分子絮凝體形成吸附架橋的聯結能力,這是由絮凝劑的性質決定的。
2、微小顆粒碰撞的幾率和如何控制它們進行合理的有效碰撞。要想增加碰撞幾率就增加速度梯度,增加速度梯度就須增加水體的能耗,也就是增加絮凝池的流速。
如果在絮凝中顆粒凝聚長大得過快會出現兩個問題:
(1)絮體長得過快其強度則減弱,在流動過程中遇到強的就會使吸附架橋被剪斷,被剪斷的吸附架橋很難再連續起來,所以絮凝過程也是速度受限過程,隨著絮體的長大,水流速度應不斷減少,使已形成的絮體不易被打碎。
(2)一些絮體過快的長大會使水中絮體比表面積急劇減少,一些反應不完善的小顆粒失去了反應條件,這些小顆粒與大顆粒碰撞幾率減少,很難再長大起來,這些顆粒不僅不能為沉淀池所截留,也很難為濾池截留。
1. 懸浮物去除效果好:絮凝劑能夠有效聚集和沉淀廢水中的懸浮物,使其形成絮凝體,從而方便后續的固液分離處理,提高懸浮物的去除效率。
2. 提高水質:通過使用絮凝劑,廢水中的濁度和顏色等可見污染物會明顯減少,使水質得到改善。
3. 便于處理:絮凝劑能夠使廢水中的懸浮物迅速沉淀,減少水處理設備的負擔,降低處理成本,并簡化后續處理步驟。
4. 適應性廣:絮凝劑可以根據廢水的性質和目標處理效果的要求進行選擇和調整,適用于不同類型和來源的廢水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