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劑的作用原理
時間:2023-01-11 09:35:22
來源:
瀏覽|:438次
絮凝劑的作用原理
絮凝劑的作用原理,絮凝劑常用在廢水中常常含有自然沉降法不能去除的細微懸浮物和膠體污染物,對于這類廢水先投加化學藥劑來破壞膠體和細微懸浮物在水中形成的穩定分散系,使其聚集為具有明顯沉淀性能的絮凝體,然后用重力法予以分離,這一過程包括凝聚和絮凝步驟。其中,凝聚是指使膠體、膠體脫穩,凝聚為微絮體的過程,它包括膠體的脫穩,又包括顆粒的遷移和聚集;而絮凝則是微絮顆粒通過吸附、卷帶和橋連而更大的絮凝體的過程,它只包括顆粒的遷移和聚集。
2. 投加要求
絮凝劑的作用是:使混凝劑加入原水中后,與水體充分混合,水中的大部分膠體雜質失去穩定,脫穩的膠體顆粒在絮凝池中相互碰撞、凝聚,后形成可以用沉淀方法去除的絮體。在投加混凝劑的反應前期,要盡可能增加藥劑與污水碰觸的機會,加大攪拌或流速。依靠水流與折板碰撞及水流在折板間多次轉折提高速度,使水中顆粒碰撞機會增加,使絮體凝聚。而到反應后期,為使速度梯度減小,可以得到較好的絮凝、沉淀效果。
混凝沉淀法處理污水的原理
混凝法在廢水處理中,通常混凝法與沉淀法配合使用,故稱之為混凝沉淀法。它可以作為初級處理的階段,也可作為二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的一種工藝。
1、基本原理:向廢水中投加某種化學藥劑(常稱之為混凝劑),使水中難以沉淀的膠體懸浮顆粒或乳狀污染物質推動穩定后,由于互相碰撞以及附聚或聚合,搭拉而形成較大的顆粒或絮狀物,從而更易然沉淀或上浮而被除去。可降低廢水的濁度、色度,除去多種高分子物質、有機物和某些物質等,因此在工業廢水的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2、常用的混凝劑:可分為無機有和有機兩大類。
(1)無機混凝劑。其應用有鋁鹽,如硫酸鋁、明礬、鋁酸鈉等;其次是鐵鹽,如硫酸亞鐵、硫酸鐵、三氯化鐵等;還有可以循環使用的混凝劑,如碳酸鎂等。這些藥劑均可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可根據水質情況選用。只是在混凝過程中,大多數會產生比較多的污泥。此外,還有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如聚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目前應用廣泛,混凝效果也更好。
(2)有機絮凝劑。聚丙烯酰胺(陰離子型)、聚乙烯吡烯鹽(陽離子型)和聚丙烯酰胺(非離子型)等高分子絮凝劑。這類絮凝劑只需投加少量,便可獲得較佳的絮凝效果,而且污泥量也少。當單用某種絮凝劑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時,還須投加助凝劑。助凝劑大體上也可分為二類:
a、用于調節或改善混凝條件的藥劑,如石灰、氯氣等;
b、用于改善絮凝體結構的高分子助凝劑,如聚丙烯酰胺等。有時,有機類絮凝劑與其他無機類混凝劑合用,絮凝的效果更佳,經濟上也更適宜。某些天然的高分子物質就有混凝的作用。
